第623章 满朝半山东(2 / 2)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1795 字 2022-06-05

在鞑子朝中,山东人地位独显,济南府更是占据贰臣榜多席。

若是就此改朝换代,山东尤其是济南,无疑会在新朝占据重要一席,可偏偏这才顺治四年,大明绍天三年底,绍天大帝就恢复了济南。

这就让他们尴尬了啊。

好多名门望族现在家里都还在北京做官,或是在各地给鞑子任职呢,甚至顺治三年的首开科举,以及四年的恩科,山东”

朱以海笑着道,“你还没算上鞑子开科取士,一榜就取了近百,状元都是山东的。恩科又取了好几十山东人,鞑子的进士,三分之一都是山东人。”

这话让在座的山东大臣都深感羞愧,这可不是什么可自豪的事情。

明明绍天大帝起兵江南,还打出声势,中兴有望,山东人却都积极归附鞑子,出了如孙之獬这种主动要求剃发的不说,还满朝半山东,这能是什么值得高兴自豪的事吗?

相比起绍天朝的满朝半浙东,那可真是差远了。

人家浙江尤其是浙东的士绅百姓,面对鞑子南下,那是纷纷起义,不管是秀才还是举人,又或是武将还是乞丐、樵夫,人家自杀殉国死节的多,起兵抗清的多,御营中浙东将士更多。

偏偏绍天大帝家乡的山东,却鞑子满朝半山东,好听吗?

“济南府有十八家有名的书院,其中历城就有至道书院、泺源书院、景贤书院、白雪书院,四大书院,可朕在江南开科取士,山东的进士却是最少的,朕还特意开南北两榜,第一科还增加名额,取进士千人,结果山东应试举李氏,新城张氏,新城伊氏,新城耿氏,以及淄川的高氏、张氏、毕氏,其它如邹平西门张氏,邹平成氏,邹平北门张氏,德平葛氏,平原赵氏,平原董氏,陵源康氏等等。

赶来济南的这些地方望族名门,大小上百家,起码也是在一县里有头有脸,出过好几个进士,家族有人起码官至尚书的,否则还真不敢说自己是名门望族。

他们有个统一的特点,家族科举里考出的进士、举人多,家族里做官的多,且起码有官至三品以上的,另外就是家家都出过些有些名气的诗人、书画家等,另外还有个特点就是基本上都是当地地主。

不少也都还兼营工商,开矿冶炼等。

不过这些人这次来的,虽然都是当家人,但却不是如今各家里官做的好的那些,因为那些进士出身官当的好的,现在不是在北京,就是在鞑子其它地方当官呢。

所以他们此来,都很惶恐。

如淄川的高氏毕氏新城的王氏,章丘的李氏等还好些,他们好歹之前已经在皇帝那里算是取得了谅解了,虽然一个个也是大出血了。

也正因为有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