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小孩才做选择,儒法我全都要(1 / 2)

“父皇,如今长城全线即将修通,北面匈奴蠢蠢欲动

南方百越之地,南蛮蠢蠢欲动

东面六国故地,遗老遗少们蠢蠢欲动

现在经过百年战乱后,百姓们非但没有得到休养生息,反而继续劳累。

儿臣知道,这是壮士断腕的无奈,现在不苦一会,将来会更糟糕。

匈奴,南蛮对于他们,我们不能让他们苟延残喘下去。

侧卧之榻,岂容他人鼾睡

这天下,是我大秦的天下。不是他匈奴的天下,不是他南蛮的天下。更不是他罗马大食的天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儿臣以为,提前准备好,防止匈奴,南蛮做最后的反扑。

并且要盯死六国余孽,防止他们死灰复燃。

当然了,治大国犹如烹小鲜,不能太冲,要拿捏好分寸

儿臣愚见,六国遗民,分化杂居,在长城边,开垦土地,农闲时节修长城

这样,国库可以减少开支,再者可以稳定民心

相比从前,离家千里,可安民心,也可以分化六国遗民

这六国遗民,合则为祸,分则不足为虑

南征百越也是如此,再加之治理成本过高,可适当清理部分蛮夷。以减少军费支出

这样还可以空出大量土地,让六国遗民迁过去

如此一来,不出二十年

天下定当平稳

而我们要做的只有减少当地的赋税,

但相比于我们的军费开支,治理成本

以及安定六国遗民这些而言

这都是无关紧要的”

“善,我的好亥儿”

“数日不与公子相交谈,公子进步飞快”

“谢父皇夸赞,丞相,这士别三日理应刮目相看”

“好好好,亥儿,今日这般定成为一段美谈

说吧,你想要什么奖励”

“父皇,儿臣不需要什么奖励,能够为父皇分忧,让父皇少操心,就是对儿臣的最大奖励。

儿臣近日随父皇巡游天下,才知道父皇治理这大秦是多么不容易。

儿臣有罪,从前不知父皇辛劳,还望父皇原谅”

秦始皇听了秦海这番话,陷入了沉默。

看着桌子上的传国玉玺,又扫视了一遍李斯与秦海二人,闭上眼睛良久。

睁眼问道:

“亥儿,你大哥认为治国要靠儒家仁政,教化万民,你认为你大哥的话对吗”

“大哥的话,也对,也不对”

听了秦海这模棱两可的回答,秦始皇和李斯二人很是惊讶。秦始皇看看李斯,李斯见状便问道:

“公子,您这话是何意呢,下官驽钝,不知其义,还望公子赐教”

秦海见状,也不卖关子,直奔主题:

“儒家的那套东西,拿来治国,国将不国。我大秦自商君以来,以法治国

正是崇尚法学,所以孝公起,我大秦日益强大

儒家就如同富贵家庭的花瓶,作为你强大时的象征

但乱世需用重典,倘若我大秦在现今的情况下使用儒家那套,亡国之日,指日可待

但法家之道,也不能长久使用,不是说不用,而是要改变

纵观夏商周,先贤先是内外服,再后来周武王定分封,东西周,八百年国祚

但不照样被我大秦灭掉,观这王朝兴亡史,万事皆要变呀

变则生,守则死

大哥倘若继续奉行分封,与那周朝又有何区别,百年后又是一个轮回

以我之见,外儒内法,方可保我大秦,至少两千年国祚(狗头保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