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帝京风云第三十二章天上白月光(1 / 2)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一首诗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打破秦舒的脑袋,也想不到这首前世脍炙人口的江雪,是藏头诗?

万千孤独,独孤千万。

主要是因为,原创者乃是诗词大家,不屑于用藏头诗;二来唐代也不兴用藏头题材。

只是在座满堂之人,能懂这首诗词的也不过寥寥,孔夫子算一个,石侍郎、房映宣亦在此列。不过三人不知道是不是有如此佳作在前,不好多做言语。

出奇的沉默,而堂下众人虽然不甚明了其中含义。却感觉此诗气势磅礴,用词考究。

雪包罗一切,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

后两句,则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老翁形象。漫天大雪,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一叶孤舟,一位老翁,一身蓑衣,独自垂钓。

倒是没有人怀疑此情此景,毕竟靖王殿下,诗词之名,天下尽知。又是其惯用的类比手法,此诗用仄韵,意境更加高绝。

众人慢慢回过神来,房映宣率先开口道:

“此等作真是诗中有画,不必更作寒江独钓图也,殿下大才。”

堂内交口称赞,唯独孔夫子酸道:

“一个这么大雪天,还坚持甩杆之人,有什么意境。”虽如此说,也是为了插科打诨,毕竟这首诗词,其中意境不可尽言。

刘指挥使之女刘涵曦施施然起身,嗔怪道:

“本是众人诗会,自当各展所长,可有殿下珠玉在前,还有何人敢献丑啊。”观其面色哪里有一点责怪之色。

在场又有几个是有真才实学的,还不是奔着这位鲜少露面的靖王殿下。林洋看到刘涵曦的样子,倒是没有什么芥蒂。

毕竟帝京之中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这靖王殿下一日不成婚,一日这风不减啊。

眼见这第一场大家依然甘拜下风,房映宣也不好强人所难。所幸这一来二去的耽搁,已经到了午时。

房府带来的厨子们,应该将午餐所用之食,准备妥帖。便让一直伺候在旁的蓉蓉,去将吃食传进来。

各方吩咐妥帖后才说:“诸位所来时想必都是急迫,靖王殿下又是一枝独秀。不若是我等先用餐食,待午后在一起踏雪寻梅。”

这栖凤阁后院之中有一片梅园,午后自当是要有此章程,大家连连应是。

靖王与太安两人倒是没有与众人同餐,两人来时府上都是备好了吃食。太安自然是将石昊的吃食一同备好,具是江南口味,想来颇费心思。

个人分席而坐,倒是没有太多言语。用过餐食之后,众人分开各自寻伙伴谈天说地。

房映宣正与闺中密友周家小姐在一旁攀谈,这位周家女子往日里时常听这位密友说那靖王如何如何,今日一见所言非虚啊。

“炯炯,刚刚诗会开始前,你与那俏王爷去干嘛去了。”这位周家女子说话倒是与传言无误,是个敢说敢做的女子。

只是房映宣却是经不起这般调笑,急忙道:“没有啊,就是带着去看了看楼内。”

周家这位周红菱一脸震惊,自己最为了解自己这密友。若是风轻云淡,自然是一切风平浪静,可是如今这般急切辩解,莫不是那小子真的做了什么出格之事?

大衍王朝承平两百年之久,民风开放。主要是文人集团助长此风,衍朝女子对于婚前贞操并不看重,失身再嫁也是常事。

最为出名的就是衍朝衍文帝期间,江南道才女梅彩与邻生茂名,两人常以诗通情,并乘机欢合,梅母得知后并不过分谴责。

反而感叹道:“才子佳人应该如是。”并为二人完婚。

大衍王朝民风由此可见一斑,也难怪这周红菱一脸的震惊。房映宣自知密友是想的多了,正欲开口解释。身后却传来声音,慵懒道:

“今日一天却是舟车劳顿,加上天寒地冻。小王有点困倦,不知房姑娘这楼内可有幽静之地。”

房映宣此刻却是大急,这人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刚刚想必自己的神情已经让密友误会了,这时秦舒的话岂不是更让人曲解。

还没等房映宣开口,那位周家女子抢先道:

“这栖凤阁之内,却是有一间屋舍。不过那里除了炯炯也就我去过,隐蔽得很。”神色有点精彩。

倒是让秦舒有点摸不清楚头脑,疑惑道:“可是有不方便之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